老人进行性肌肉萎缩是怎么引起的?

进行性肌肉萎缩也被称为“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”,是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,这种疾病常表现为肌张力减低,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,那么老人进行性肌肉萎缩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?

  进行性肌肉萎缩症病因

  确切原因仍不清楚,常为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特征。不同的病例可有不同的原因,如受寒、疲劳、感染、铅中毒、外伤,还可继发于梅毒、脊髓灰质炎。

  进行性肌肉萎缩症临床表现

  起病隐匿,好发于中年,男性居多。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,手的内在肌萎缩,可有“爪形手”、“猿手”畸形。系衣服扣、拾小物件及写字困难。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,累及臂和肩,再发展到下肢。也有从足发病,扩展到下肢,然后到上肢者。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,有时仅累及一只手。肌张力减低,腱反射减弱。括约肌无功能障碍,病理反射多不出现,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。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,有寒冷、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。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,舌肌萎缩、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困难症状极少产生。

展开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