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金森诊疗,科学方法是关键!

帕金森病是生活中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,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,所以尽早治疗极为重要,那么帕金森治疗的话具体怎么办呢?

  1、药物治疗

  在目前对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,左旋多巴制剂最为受用。虽然存在突出的效果,但是它的弊端我们也不能忽略。在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头3—5年内存在一个“蜜月期”,能通过服药有效地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。可是随后,这类药物的一些局限性就会出现,给患者带来“剂末现象”、“开关现象”、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。

  所以较年轻的患者(65岁以下)应当尽可能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,可以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、金刚烷胺或(和)抗胆碱能药。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也就推迟了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时间。往往就是这些运动并发症,造成患者高的致残率。也使得患者在用药的后期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,这个时候脑起搏器植入术的介入是最佳的缓解方式。

  2、手术治疗

  脑起搏器,学术称脑深部电刺激术(DBS),脑起搏器通过发送微弱电流,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,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,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,使患者恢复自如的生活和自理能力。

  进行DBS术前要安装立体定向头架,通过头颅磁共振扫描,在高分辨磁共振图像下,确定手术所需要的神经核团和苍白球及丘脑底核,并计算出手术所需要的头架三维坐标。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验证靶点的准确性,因此患者是在局部麻醉也就是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手术。随着刺激电极的插入,患者肌张力和肢体灵活度会得到一定改善,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受和症状改善程度,进一步调整电极的位置和刺激强度,以取得最佳效果。

  最后医生将会植入整个脑起搏器系统,具体的操作是在胸部的皮肤下面植入脉冲发生器(脑起搏器电池),再经皮下通过导给把脉冲发生器与电极连起来。

  脑起搏器的优势在于损伤小、副作用少,可做双侧植入,可逆可调节,通过体外弱电流进行控制,效果比较好。绝大部分患者因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后,运动症状得到全面改善,生活质量提高,能够重返工作岗位,其照料者也可以从繁重的照料工作中解脱出来,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。

  3、康复锻炼

  对于帕金森患者而言,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,对于改善病情大有好处。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、坐保健操、打太极拳等。运动要讲科学,如着衣要宽松、舒适和吸汗,并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运动中要定时补充水分,饭后不宜马上进行锻炼,运动量要适宜,不要过度。另外,家属要随时跟病人保持互动,做好安全措施,防止病人摔伤。

  4、心理治疗

  帕金森患者中约有40%~55%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情感的障碍,表现为易疲劳、能动性降低、悲观情绪、兴趣减退、食欲减退、睡眠障碍、精神运动性抑制、自我评价降低、罪恶感、注意力降低、做出决定困难、情绪不稳和自杀意念等等。家庭的理解、支持、关心和体谅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,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,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。当症状较重时, 可在心理治疗的同时, 结合药物治疗。

展开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