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肉萎缩是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吗?
小儿麻痹症怎么治是父母们担心的问题。随着麻痹症后遗症的患者逐年上升,使得很多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,给家属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。那么小儿麻痹症该怎么治?
小儿麻痹症的病因
1、抵抗力
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,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,如70%乙醇及5%煤酚皂液。0、3%甲醛、0、1mmol/L盐酸及(0、3~0、5)×10-6余氯可迅速使之灭活,但在有机物存在时可受保护。加热至56℃ 30min可使之完全灭活,但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,在4℃冰箱中可保存数周,在室温中可生存数日。对紫外线、干燥、热均敏感。在水、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。氯化镁可增强该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,故广泛用于保存减毒活疫苗。
2、抗原性质
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、Ⅱ、Ⅲ三个血清型。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型特异性抗原,一种为D(dense)抗原,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,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;另一种为C(coreless)抗原,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,含C抗原的病毒为缺乏RNA的空壳颗粒,无传染性。病毒在中和抗体的作用下,D抗原性可转变为C抗原性,失去再感染细胞的能力。加热灭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,而成为含有C抗原的病毒颗粒。应用沉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天然D抗原及加热后的C抗原。
3、宿主范围和毒力
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,猴及猩猩均为易感动物。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,在胞质内复制,同时释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。
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毒株,在实验室内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称为疫苗株。疫苗株仅当直接注射到猴中枢神经系统时才能引起瘫痪,而对人神经细胞无毒性。疫苗株病毒,特别是Ⅲ型病毒,在人群中传播时可突变为具有毒性的中间株。对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鉴别方法是进行核酸序列分析。
原先存在于肠道内的其他肠道病毒(柯萨奇和埃可病毒等),可对口服疫苗株病毒产生干扰现象,使之不能定居于肠黏膜上及进入血液循环,从而降低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。
小儿麻痹症症状
1、肢体肌肉萎缩无力、肢体变形、上下肢活动困难、关节不稳定、双侧肢体不等长等。
2、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,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。膝关节屈曲畸形、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。
3、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还表现在脚,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,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,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。
4、另外,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,如上肢的畸形、脊柱的弯曲畸形、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。
5、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的不成功,如疫苗过期、热水服用或没有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。这也是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依据。